#



“防御性驾驶”,值得花心思去学
信息来源: 发布日期:2016-04-06 浏览次数: 字号: [小] [中] [大]

4 月2日,沪宁高速常州段数十辆车追尾,3死31伤。很快,一个新鲜的名词在这两天出现在不少人的微信和微博上———防御性驾驶。有交警特意推荐说,学会了这个技能,事故发生率将大大降低。
那么,何为防御性驾驶?对行车安全又有什么用呢?
“防御性驾驶”在朋友圈走红
昨天一大早,记者的朋友圈里也有小伙伴发了一篇关于防御性驾驶的文章。点开一看,里面图文并茂地阐述了防御性驾驶的来源、概念和技巧。
防御性驾驶的基本含义是指,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,能够准确地“预见”由其他驾驶员、行人、不良气候或路况而引发的危险,并能及时采取必要、合理、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。
交管部门数据显示,不少交通事故,都是由于驾驶人在出现危险前,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而发生的。
防御性驾驶有五大技巧,即:预估风险、放眼远方、顾全大局、留有余地、引人注意。
比如放眼远方,是指驾驶员要时刻扫视“15秒距离”之内的情况。实验表明,正常驾驶中,从获得视觉线索,到判断是否有潜在危险,再到如何处置,这一过程需要6至8秒左右,而从决定到操控车辆,还需要6到8秒。
怎样判断15秒的距离?防御性驾驶也给出了一个乘4法则来计算:比如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行驶,那么至少需要看到400米远的地方。
另外,驾驶员看倒车镜及后视镜的时间间隔,文中也做了理论性的精确计算,一般5—8秒钟用余光看一次就够了。
所谓留有余地,指的是驾驶员要观察前后左右360度全范围。通过观察,并预估他人的行为,驾驶员能判断超车、变道、刹车等带来的影响。
行至路口时最需要提前预判
“防御性驾驶是一套安全驾驶体系,有一定的理论性,但落实到实际行驶中时,其实就是看驾驶员有没有危机意识,是不是能时刻保持警觉的驾驶思维。”民警解释,他们平时谈到的防御性驾驶最多的是“行至路口的提前预判”。
比如行至路口,要减速慢行,要观察其他车道的情况,同时也要注意两侧及后方的路况。
“驾驶员要预判的是,电动车有可能从车子两侧窜出来。另外,即便前方是绿灯,也要注意是否有其他车道上的车子闯红灯,以便做好及时的避让或应对。”警官告诉记者,这种思维方式就是防御性驾驶中的预估风险。
再比如,临近高速公路出口,可能会遇到前方车辆突然减速或变道,超车时可能会遇到被右侧车辆遮挡住右前方的视线等。
另外,路口转弯等待红绿灯时,要把方向盘打直,而且要拉起手刹。因为万一有车追尾,把你往前推时,如果你的方向盘是打直的,你顶多往前轻碰到前面的车。但如果方向盘是打向左边或右边的,那你就会被推到其他车道,这时再发生碰撞可能就严重了。同样的理论也适用于其他情况。
至于防御性驾驶中提到的行驶中要观望距离15秒,一般驾驶员的观望距离在6秒左右,但事实上,根据行车速度,6秒和15秒的观望距离,在面对突发情况时,显然是后者能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防御措施。
虽然驾驶员在开车时不大可能去计算这个时间点,但关键是要有放眼远方的这个意识。看得远一点,跟车别太近,才能观察到更多的潜在危险。